您好,欢迎来到医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招生就业>>招生信息>>正文
学科简介
2023-05-19 09:42  

1.职业健康安全—— 二级学科博士点

2.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3.基础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职业健康安全—— 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1986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安全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11年获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批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职业健康安全是以安全科学、环境监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为基础的一门交叉学科,集安全技术与工程、人机工效学、卫生工程、职业病防治、疾病控制等专业知识为一体。职业健康安全将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相结合,研究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探索职业危险因素产生、扩散及危害健康的作用机制与规律,寻找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诊治的预防干预途径,为制定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的干预、治疗及康复策略提供依据。

一、主要研究方向

1.矿山职业危害防控技术

主要开展矿山主要工作岗位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分析矿山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产生与演化过程,危害因素水平的测定与分析,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技术及控制效果评价,矿山个体防护用品及技术等方面研究。

2.矿山职业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致病机理研究

主要开展矿山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致病机理研究,通过病原学、基因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等角度,开展常见矿山职业病的发病机制、致病机理和机体免疫保护机制,为临床救治方案的制定、药物靶标的筛选及防控策略的完善等提供理论基础。

3.矿山职业相关疾病早期精准诊断与防治关键技术

研究矿山职业相关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治,开发针对呼气、尿液、唾液、粪便和血液等样本的精准无创诊断技术及装备,通过影像组学及生物多组学技术,筛选能早期识别并预测其进展及其生物标志物。

4.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技术

以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为目标,主要开展职业人群健康监护技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与预测、新型个体防护用品及装置和构建基于大数据的职业有害因素的监测及智能识别预警系统等研究。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的职业健康安全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从事职业健康安全的教学、科研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实践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其基本要求如下: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及应用能力;对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价值具有清晰的判断。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学术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毕业后能够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学科专业外文文献,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并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崇尚科学,具有献身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5.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要求

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程(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非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三部分。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三个层次。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

四、学制及学习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和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7年。

愿意创业的在读研究生,本人提出创业申请并经学校批准,办理休学手续离校保留学籍,修业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五、专业代码0837Z2

 

 

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流行、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康复和预后的一门临床学科,以疾病防治、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残疾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本学科点于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育与研究为依托,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优势互补、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相互促进,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已逐步形成了以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妇产科学、眼科学、皮肤性病学、儿科学、肿瘤学等为代表的优势学科与鲜明特色。

一、主要研究方向

1.内科学

主要研究人体内科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内科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心血管、血液、呼吸、消化、内分泌与代谢、肾脏、风湿免疫等疾病。

2.外科学

主要研究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性质疾病的一般以手术或手法整复处理为主要治疗方式的疾病,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烧伤科等疾病。

3.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将核医学技术、智能计算机技术、影像技术和医学技术结合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监测等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放射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和介入超声学,核素诊断学和核素治疗学。

4.临床检验诊断学

采用实验室技术对来自机体的不同样本进行物理、化学、形态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学、血药浓度等方面的研究和检验,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估计以及疾病的预测等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诊断依据。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临床体液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和临床分子生物学等。

5.妇产科学

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殖调控,研究范围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普通妇科学、妇科肿瘤学、围产医学(亦围生医学)、女性生殖内分泌学、计划生育研究妇女保健学等。

6.眼科学

研究人类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研究范围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组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眼睑病、泪器病、眼表疾病、结膜病、巩膜病、玻璃体病,视网膜病、视神经病、眼眶疾病、斜视、近视等方向的研究。

7.儿科学

研究新生儿、婴儿、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呼吸、消化、循环、血液、泌尿、内分泌等系统以及传染性疾病。

8.肿瘤学

主要研究各类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和预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肿瘤免疫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分子肿瘤学、肿瘤诊断学、肿瘤治疗学、肿瘤预防学、实验肿瘤学、肿瘤遗传学等。

9.神经病学

主要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血管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变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中毒性疾病、代谢障碍性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10.皮肤病与性病学

主要研究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皮肤及其附属器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病毒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寄生虫皮肤病、代谢障碍性皮肤病、遗传学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医学美容、皮肤激光医学等。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熟悉临床医学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某一领域或方向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从事临床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实践和临床教学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基本要求:(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观,恪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3)系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4)熟悉专科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5)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6)熟练掌握及应用一门外语。

三、课程要求

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程(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非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三部分。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

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和临床技能培训要求,安排3-6个月临床或教学实践并有考核记录。教学与临床实践可以是试讲、辅导实验、临床实习带教、临床病例讨论、门诊、病房管理等。教学与临床实践不少于2学分。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4年。

愿意创业的在读研究生,本人提出创业申请并经学校批准,办理休学手续离校保留学籍,修业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五、学科代码:1002

 

 

基础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基础医学,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

基础医学学位授权点先后于2000年、2006年获得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得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多个二级学科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尤其在免疫学、免疫防治、肿瘤生物学及神经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一、主要研究方向

基础医学属于医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根据本院教学实际,下设4个二级学科,分别是: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主要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顺应国家对提高人口出生质量的战略需求,本学科从组织学方面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有效预防疾病的方法。

2.免疫学

本学科集中了我院免疫学研究的优势,在科研上形成了感染免疫、分子免疫学技术、免疫分子与信号传导、中医药免疫等4个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感染与肿瘤等疾病的免疫调节、免疫诊断与免疫靶向治疗;免疫分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与疾病;基因佐剂及疫苗的作用机制等。

3.病原生物学

主要研究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与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本学科目前在病原体致病机制及耐药性研究、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感染与免疫以及人兽共患病病原学研究方面已发展成为具有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

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主要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脂多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中药活性成分对心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肿瘤分子病理及治疗病理基础、肿瘤病理生理等。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团结协作,有为我国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门学科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具有提炼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能力以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人才。

基本要求:(1)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和勇攀科学高峰的钻研精神;(2)对相关领域及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较深刻的科学认识;(3)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相应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体系、前沿科学主题和重要技术方法;(4)熟练掌握及应用一门外语,初步具备独立从事基础医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程(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非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三部分。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4年。

愿意创业的在读研究生,本人提出创业申请并经学校批准,办理休学手续离校保留学籍,修业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五、学科代码:100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