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校友姜亚飞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analysis identifies osteosarcoma subtypes with distinct prognosis indicating stratified treatment》的论文,揭示了骨肉瘤分子亚型,破解骨肉瘤预后“瓶颈”关键机制。本研究得到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重大临床研究项目、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课题开放课题项目的大力支持。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严重威胁儿童及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近30年来,骨肉瘤药物治疗进展十分缓慢,其主要原因是肿瘤异质性高、遗传背景至今仍不十分明晰。该研究作为首个大规模骨肉瘤遗传队列,明确了同源重组缺失及错配修复相关基因突变所致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为骨肉瘤最为突出的特征。通过整合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染色质DNA甲基化以及基因表达谱等多组学信息,将骨肉瘤分为四个分子亚型,分别为免疫激活型、免疫抑制型、同源重组缺陷型和MYC驱动型。系统挖掘了各亚型骨肉瘤的致癌机理,揭示MYC驱动型骨肉瘤表现为基因组MYC基因的扩增,同时伴有MYC基因的高表达,该亚型骨肉瘤预后最差,五年生存率不足40%,这一亚型患者的预后提升或是克服骨肉瘤总体预后“瓶颈”的关键环节。
图片由论文作者提供
《Nature Communications》是英国Nature系列期刊中的综合类子刊,出版来自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高质量研究。2022年影响因子为17.69,是多学科科学领域中TOP期刊。
姜亚飞,2010年就读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毕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基地住院医师。入选2022年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培育扬帆专项,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肉瘤研究青年学者激励计划。获2021年上海医学科技奖,2022年“陈家伦许曼音医学教育发展基金”科研创新奖。
撰稿:医学院 周雅 胡东
核稿:张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