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第二课堂 正文

【活动通知】关于开展医学院2025年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1-08

医学院全体同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有效引导我院青年学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团委〔20252号)文件精神,现将我院2025年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二、参与对象

医学院全体在校本科生

三、实践内容

本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突出专业导向、服务导向、基层导向、育人导向,特设置以下专项活动,仅供参考:

(一)健康中国专项——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

结合医学院学科专业特点,聚焦健康中国战略,鼓励同学们开展各类医学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考如下:

1.宣传健康生活:开展特色支教与健康宣传;关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关注慢性病综合防控和伤害预防干预;社区义诊与基础急救知识培训等。

2.塑造健康行为:膳食引导与健康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控烟限酒宣传;运动锻炼调研与政策基建助推等。

3.改善健康环境:关注地方环境、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农产品绿色安全、药品质量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进行地方调研,了解地方现状,调研现状原因,推进知识普及,加强群众引导,提供相关建议。

4.优化健康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研;医疗法律法规政策调研;全周期人群(妇幼、老年、中小学、特定职业等)健康服务调研;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及地方病等)防控与现况调研;慢病防控与现况调研等。

5.完善健康保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研;疾控检测和预警机制调研;智慧医疗服务调研;药品供应体系调研;医疗保障政策调研等。

6.助力数智融合健康: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和治理,聚焦“智慧疫苗”“智慧妇幼”“智慧血液”等具体应用场景,以走访调研等形式对数智化健康城市的现状特征、建设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助力人工智能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

(二)探寻红色足迹,汲取前进力量

深入学习党史,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鼓励同学们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党史馆,走访老党员、老军人,挖掘家乡红色文化,形成调研报告和访谈实录,增强历史认知和责任担当。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开展党史主题微宣讲和社区基层政策宣讲,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青年在家乡实践中强信念、担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三)发扬志愿精神,厚植为民情怀

以弘扬和传承志愿服务精神为抓手,广泛在家乡开展公益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动员学生主动向城乡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一领导和调度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四)投身基层服务,笃行实干担当

以实干家精神为引领,鼓励同学们深入社区,参与社区基层治理,通过协助乡镇团委、村级组织或社区基层单位开展党建团建活动、政策宣传和服务群众等实际工作,提升学生基层实干精神和服务能力。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同学们积极担任社区兼职团干部或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的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为社区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五)深化政企实践,服务社会发展

鼓励同学们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积极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兼职干部,参与实际工作并积极发挥作用;鼓励学生结合专业优势,投身于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等实际工作,推动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培养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六)弘扬传统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鼓励同学们深入挖掘家乡传统文化、非遗传承、历史古迹以及乡土民俗,结合现代传播手段,用网络直播、短视频、图文记录等方式讲好家乡故事。了解新时代家乡发展成就背后的文化基因,理清文化传承的深层次原因、传承现状以及发展意义。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调研等形式收集带有家乡文化特色、地域风情的文字图画、影像资料等,形成有创意、有亮点、有内涵的实践成果,助力家乡文化宣传。

(七)开展回访交流,我为安理代言

鼓励同学们利用寒假返乡回访母校、村委会、居委会、实习单位等。通过与家乡的高中教师、学弟学妹、邻里乡亲分享大学生活,交流学习成长经验,宣传讲解学校概况、历史文化、师资力量、专业特色、招生政策、校园生活优秀案例等,讲好安理故事、传播安理声音。

(八)“志愿汇”寒假“返家乡”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志愿汇”平台推出的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按要求完成相关活动,获得相应证书和志愿服务时长。具体操作详见《附件1:“志愿汇”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九)安徽省青年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落实好全省“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要求,统筹做好青年学子安徽行工作,团省委、省学联定于120日至22日开展安徽省暨合肥市“汇聚新力量 共筑中国梦”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此外,省内各地市也相继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 点击相关界面填写信息或扫码报名,具体链接如下:https://mp.weixin.qq.com/s/0jbFJ-T7kpxcp15rB1rGwA

以上主题活动可同步结合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一并开展。(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了解实践岗位,并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官方网站”—“社会实践活动报名入口”—“返家乡项目”,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具体操作详见《附件2: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信息系统使用说明》

四,实践形式

实践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以个人实践为主,按照返回家乡、就近就便原则在家乡所在地、假期常住地开展实践,鼓励创新实践载体,利用新媒体平台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等“云实践”,不断探索更有特色、更有效果、更接地气的实践途径。

五、成果形式

自主选择社会实践内容,并形成实践成果,实践成果作为活动后期评比评审的主要参考,可独自完成,也可团队完成,团队成员不能超过3人,另可选择1名指导教师。实践期间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实践成果包含以下形式:

1.项目成果材料

1)视频动画类

征集H5、短视频、微动画、摄影、书法、美术、公益广告、校园歌曲、其他类网络创新产品等文化艺术作品。其中视频动画作品不低于2分钟,横版1920*1080px(16:9)。所有作品均须为原创,政治导向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内容紧扣实践主题,能展示祖国、家乡在新时代的新面貌、新气象和新图景,或展现青年学生青春、活力、创新的特点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调研报告类

结合实践主题,根据史料搜寻查证、实地走访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应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理论性、简洁性的要求,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相关格式参照《附件3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格式要求》。

3)心得感想类

学习工作感悟、书籍读后感、人物寻访感想、志愿服务心得等。作品字数1500字左右,思想内容紧扣主题,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原创、真实、典型、新颖,充实具体,生动感人。文稿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体现寒假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仅限个人参加。相关格式参照《附件4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心得感想类格式要求》。

2.项目成果材料报送及评选

1)材料命名:

【项目成果类型(视频动画/调研报告/心得感想)】班级+姓名+学号+作品名称

示例:

【视频动画】临床24-1+张三+202330***5+我的家乡

【调研报告】临床24-1+张三+202330***5+脑卒中早期识别健康教育及社区认知程度调研

【心得感想】临床24-1+张三+202330***5+让爱洒遍回家的归途

2材料报送:2025216日前,各班级团支部将项目成果材料正确命名,邮件命名同材料命名,发送至工作人员邮箱(后续通知)。

3)活动评选

根据项目成果材料(视频动画类、调研报告类、心得感想类)作品提交数量及作品质量,进行评选。一人可投多种类型。如果实际参赛作品较少或作品质量普遍偏差,则核减获奖数量。

项目成果类型

评选数量及奖励

视频动画类

一等奖1个(100元)、二等奖3个(50元)、三等奖8个(20元),优秀奖若干

调研报告类

一等奖1个(100元)、二等奖3个(50元)、三等奖8个(20元),优秀奖若干

心得感想类

一等奖3%,二等奖5%,三等奖8%,优秀奖若干

五、有关要求

1.严格安全要求,坚守安全底线。参与同学务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主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2.创新实践载体,力求实践实效。将线下积极开展与线上加强宣传相结合,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不断提升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的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

3.用活媒体宣传,扩大示范效应。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务必做好过程记录,如照片、短视频、个人感想、对方单位感谢信等,积极进行个人事迹新闻宣传,也向学院投稿,投稿前需经过辅导员老师审核把关。将于2025216日前面向全院同学收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过程记录。

4.参加实践的学生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介绍信,可自行下载《附件5:医学院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介绍信》打印填写。

5.参加实践的学生需要社会实践证明,可自行下载《附件6:医学院2025年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证明》

6.有意愿参加实践的同学及时添加医学院社会实践答疑QQ群,群二维码如下:




医学院团委

202518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01223
邮编:232001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80093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