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团学工作>>团学活动>>正文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弘扬寿县文化,传承非遗经典——医学院“星火拾遗小纵队”赴寿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07-12 20:3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话精神与要求,7月8日—7月9日,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药学22-1班的“星火拾遗小纵队”一行人来到了安徽省淮南市非遗文化的富集之地——寿县,探寻非遗传统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和力量。

一肩挑日月,双手磨乾坤

7月8日清晨,“星火拾遗小纵队”一行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中国豆腐的起源地——中国豆腐村。这里,豆腐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古朴的民居,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豆腐制品。小分队成员们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步,向当地居民请教豆腐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他们,豆腐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里的豆腐制作工艺世代相传,已成为当地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另外,他们还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由于当今时代科技的发达,传统的石磨磨制豆浆制作豆腐的工艺已经很少使用了,取而代之的半机器制作,在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依旧不改变豆腐原本的味道,以至于被村里人称之为“解放双手的工具”。

队员学习传统石磨的结构和使用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

离开豆腐发源地,为了了解用以比作佳人的香草的历史和传承,实践小队来到了郑氏寿州香草。作为楚国故都,寿县文化底蕴深厚,自有独特的端午节民俗,其中最重要的习俗,就是佩戴由当地种植的香草所制作的香囊。在香草种植园里,小队成员蹲下身来认真学习了香草和杂草在形态和气味上的区别,明白了香草香味最初的来源。在楚都香草传承馆的院子里,实践小队了解了一口井的用途和历史传承,还进入了香草晾晒室了解了各种不同香味的香草及其功效。

来到香囊售卖点,小队成员在采访郑氏香草继承人的过程中,学习了香草制作成为香囊的工序,了解到除了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驱蚊、助眠以外,香草还可能在药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并了解到当今香草行业成本高、利润低的现状。离开前,实践队员们帮助传承人招揽客人,运用从继承人那里学到的香囊的作用功效和香草文化,最后成功卖出香囊收入达数百元,这不仅为郑氏香草增加了收益,也使实践队员加深了对香草行业的认识和对香草文化的理解。

队员采访郑氏香草继承人

传承人为小队一行人讲解香草的类别和区分方式

楚韵千古久,一步溯千年

7月9日,实践小队来到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楚文化藏品和独特的展览方式闻名,向世人展示了楚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参观过程中,小分队成员仔细聆听了讲解员讲述了楚文化中的成语典故,驻足欣赏一整面形态各异的楚金币墙,感受着楚文化千年来的浪漫和瑰丽。小分队还动手在文字书写屏上模仿书写楚国文字,探寻楚国文字的书写特点。来到《淮南子》藏书展柜前,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实践小队了解到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是有四个发展阶段的:斗转星移、自然现象、气候物候和太阳黄阳度数,也明白了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更是中华民族对时间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前小分队合影(供图:杜小满、兰心月、陈易希)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领略了传统豆腐制作的精湛技艺,熏陶了寿州香草的独特香气,品味了楚国千年的厚重与沉淀,这些都使他们对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产生了敬畏之心。“星火拾遗小纵队”表示将继续关注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掘并展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撰稿:医学院 侯有信 杜小满

核稿:魏元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