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第二课堂 正文

【活动通知】关于开展医学院2024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1-17

医学院全体同学:

为增强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青年积极投身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伟大实践,发挥青年学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生力军作用,彰显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团委〔2024〕4号)文件精神,现将我院2024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返家乡逐梦建新功

二、活动原则

1.突出主题。聚焦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团的十九大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广大青年在学思践悟中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要义,坚持从思想政治引领出发设计开展活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加理性客观、更加全面正确的思想认识。

2.确保安全。实践以自愿参加为主,遵照“就近就便”原则,以保证师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将活动开展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紧密结合,以家乡为地点开展社会实践,以学生个人实践为主,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3.创新形式。鼓励学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活动;鼓励学生以寒假社会实践为契机为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做好调研准备;鼓励学生开展长效社会实践持续服务地方发展;鼓励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加强个人事迹推广,提高活动的知晓度和辐射力;鼓励以短视频、微小说、故事集、图册、调研报告等多样化形式展现实践成果。

三、活动内容

主题应突出专业导向、服务导向,紧密围绕国家重要战略方向开展调研实践。特设置以下专项,仅供参考:

(一)健康中国专项——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结合2023健康中国发展大会,以“共建共享,全面健康”为宗旨,以“奋进新征程,共筑健康梦”为主题,将服务国家战略和医学专业特色相结合,组织开展包括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方位干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调研、加强健康产业建设调研、强化国民健康支撑与保障、医学技术转化与创业实践等各类医学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年度“健康中国”专项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开展:

1.宣传健康生活:开展特色支教与健康宣传;关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关注慢性病综合防控和伤害预防干预;社区义诊与基础急救知识培训等。

2.塑造健康行为:膳食引导与健康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控烟限酒宣传;运动锻炼调研与政策基建助推等。

3.改善健康环境:关注地方环境、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农产品绿色安全、药品质量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进行地方调研,了解地方现状,调研现状原因,推进知识普及,加强群众引导,提供相关建议。

4.优化健康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研;医疗法律法规政策调研;全周期人群(妇幼、老年、中小学、特定职业等)健康服务调研;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及地方病等)防控与现况调研;慢病防控与现况调研等。

5.完善健康保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研;疾控检测和预警机制调研;智慧医疗服务调研;药品供应体系调研;医疗保障政策调研等。

6.助力数智融合健康: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和治理,聚焦“智慧疫苗”“智慧妇幼”“智慧血液”等具体应用场景,以走访调研等形式对数智化健康城市的现状特征、建设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助力人工智能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

(二)深学细悟强党性,凝心铸魂建新功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挖掘中国发展故事,感受中国发展速度,可围绕经济发展、城市变迁、改革创新、文化教育进步等方面展开调研,探寻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用脚步解码中国。通过深入参观纪念馆、博物馆,走访老党员、老军人等形式,形成生动的访谈调研实录,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宣传引领,发出青年声音,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社区、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微党课宣讲、政策宣传解读等。

(三)开展志愿服务,厚植为民情怀

以弘扬和传承志愿服务精神为抓手,广泛在家乡开展公益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动员学生主动向城乡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一领导和调度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四)深化政企实践,服务社会发展

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尤其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史学习教育、政策宣传解读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参与到为家乡做贡献的实习实践岗位工作中,树立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回报家乡建设的责任使命感。

(五)弘扬传统文化,讲好家乡发展故事

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特色文化,挖掘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了解家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变化状况,读懂国情社情民情,并深入探索背后的文化基因,理清文化传承的深层次原因、传承现状以及发展意义。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调研等形式收集带有家乡文化特色、地域风情的文字图画、影像资料等,形成有创意、有亮点、有内涵的实践成果,助力家乡文化宣传。

(六)强化专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

鼓励学生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等领域入手,结合专业特点、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继续做好“互联网+乡村振兴”模式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常态化开展“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协助培育壮大乡村“数字经济”,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七)“志愿汇”寒假“返家乡”专项实践活动

根据“志愿汇”平台推出的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以“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为主题,按要求完成相关活动,获得相应证书和志愿服务时长。具体活动内容详见《“志愿汇”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附件1)。

(八)2023年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

自2023年9月以来,我院共有14支团队入选各类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分别为2支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6支大学生口腔健康志愿宣讲团,6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入选团队按照相关遴选公告开展宣讲活动。

以上主题活动可同步结合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一并开展。(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关推文。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具体操作详见《“返家乡”社会实践操作指南》(附件2

四、成果形式

自主选择社会实践内容,并形成实践成果,实践成果作为活动后期评比评审的主要参考,可独自完成,也可团队完成,团队成员不能超过3人,另可选择1名指导教师。实践期间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实践成果包含以下形式:

1.项目成果材料

(1)视频动画类

征集微视频、微动画等作品,作品不低于1分钟,横版1920*1080px(16:9),需有完整片头片尾,片头须有参赛作品名称,片中旁白或对话使用普通话,须标注中文字幕,引用需注明来源。作品须为原创,政治导向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内容紧扣实践主题,能展示祖国、家乡在新时代的新面貌、新气象和新图景,或展现青年学生青春、活力、创新的特点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调研报告类

结合八项实践主题,根据史料搜寻查证、实地走访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应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理论性、简洁性的要求,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相关格式参照《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格式要求》(附件3)。

(3)心得感想类

二十大精神学习感悟、书籍读后感、人物寻访感想、志愿服务心得等。作品字数1500字左右,思想内容紧扣主题,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原创、真实、典型、新颖,充实具体,生动感人。文稿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体现寒假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相关格式参照《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心得感想类格式要求》(附件4)。

2.项目成果材料报送及评选

(1)材料命名:

【项目成果类型(视频动画/调研报告/心得感想)】班级+姓名+学号+作品名称

示例:

【视频动画】临床23-1+张三+202330555+我的家乡

【调研报告】临床23-1+张三+202330555+发展乡村公路对重构农村经济生态影响的调研报告

【心得感想】临床23-1+张三+202330555+晨起的光,志愿的火

(2)材料报送:2024年2月23日前,将项目成果材料正确命名,邮件命名同材料命名,发送至QQ邮箱2421331657@qq.com(程喆韬学生会主席)。

(3)活动评选

根据项目成果材料(视频动画类、调研报告类、心得感想类)作品提交数量及作品质量,进行评选。一人可投多种类型

项目成果类型

评选数量及奖励

视频动画类

一等奖1个(100元)、二等奖2个(50元)、三等奖5个(20元),荣誉证书

调研报告类

一等奖1个(100元)、二等奖2个(50元)、三等奖5个(20元),荣誉证书

心得感想类

一等奖3%,二等奖5%,三等奖8%,优秀奖若干,荣誉证书(奖品待定)

五、有关要求

1.严格安全要求,坚守安全底线。参与同学务必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主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确保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2.创新实践载体,力求实践实效。将线下积极开展与线上加强宣传相结合,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不断提升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的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

3用活媒体宣传,扩大示范效应。活动过程中,做好过程记录,以照片、短视频、个人感想、对方单位感谢信为载体,积极向学院投稿,投稿前需经过辅导员老师审核把关。将于2024年2月23日前面向全院同学收集寒假社会实践图片。

4.参加实践的学生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介绍信,可自行下载《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介绍信》(附件5)打印填写。

5.参加实践的学生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可自行下载《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附件6)在2024年2月26日当天以团支部为单位收齐后交至辅导员处,2月27日院团委集中认定盖章。

6.有意愿参加实践的同学及时添加医学院社会实践答疑QQ群,群二维码如下:

医学院团委

2024年1月17日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01223
邮编:232001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80093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