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医学院校级礼敬中国传统文化美育专项“晋文化探寻”实践队赴山西平遥古城开展“探寻平遥古城 领略漆器魅力”的暑期实践活动。
启古城之门,睹意“漆”风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门窗的缝隙,古朴的漆器在阳光的沐浴下熠熠生辉。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进行参观。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平遥推光漆器有2000多年历史,唐代负有盛名,明清得到繁荣发展,是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
博物馆工作人向实践队员介绍推光漆器作品
国家级非遗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薛生金先生的作品《百猫戏春图》
学传统工艺,品工匠精神
实践队成员来到推光漆器展示馆对其制作过程进行学习。推光漆器的整个工艺流程全部依靠手工完成,平遥漆器之所以名贵,就在于“漆”和“艺”。漆,用的是天然大漆;艺,凝缩的是匠心技艺。一寸方台,一块纱纸,一件漆器,这便是廉师傅今日的工作。廉师傅说:“华贵、光亮是平遥推光漆器的特点,所以每一件漆器的髹漆便成了最关键的工序。”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每件产品一般上五道到八道漆,每上完一道漆干后需打磨--再上漆--再打磨,最后出光。其最后一道面漆工序是用手掌推磨抛光。“凝神静气心专注,一末微毫手细雕”,一件漆器的诞生不仅仅是极致技术的体现,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展现。
“手艺人”廉师傅正在制作推光漆器
大漆之美,在于质朴——手艺人的质朴之心;大漆之美自指缝间迸发,在汗水中流淌。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十年如一日般的打磨,并未磨灭工人师傅的热爱,却使对漆器的爱愈发深沉。廉师傅在采访时感叹:“从黯淡无光到流光溢彩,每一次打磨是漆器的涅槃重生,亦是我对漆器爱的一次加深。我通过双手赋予了他们生命,那十年如一日的动作便成了造物主般神圣,又何来枯燥无味。”
画艺师正在勾勒推光漆器作品
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像廉师傅这样的潜心钻研平遥漆器的人并不在少数。据统计,目前,平遥县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7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7名。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正是由于有如廉师傅这般醉心于钻研平遥漆器的人们,平遥漆器才得以拨开历史迷雾,熠熠生辉。
在流光溢彩中推出新生
闲潭云隐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特色,推光漆器也在时间河流中推陈出新,顺应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完美结合,使传统文化不在束之高阁而是换发新的生机。实践队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如今的推光漆器不仅仅有传统的平金开黑,堆鼓罩漆还有如今的三金三彩、贝壳、蛋壳镶嵌等工艺;漆工艺上的图案也由传统图案“牡丹,龙凤呈祥”等不断演变出“新娘出阁、历史人文”等等;产品形式推陈出新,不局限于家具、屏风、首饰盒、毛笔、耳环等等;漆器的售卖也从原来的店铺直销发展出可私人订制。在历史洪流中一代又一代的漆艺人恪守本心,披星戴月,夕露沾衣,为漆器的传承与创新呕心沥血。
在与店主交谈过程中得知了购买漆器的人群从中老年人逐步向年轻人转移,年轻游客对推光漆器的兴趣程度远大于其他人群,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漆器的传承,弘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年一代正以昂扬的姿态迈着坚定的步伐向传统文化进军。
实践队走访店铺进行调研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平遥古城。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省级传承人薛晓东说:“总书记的到访对我们是鼓励和鞭策,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方向。我们将努力开动脑筋,更好地将非遗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在博物馆挂牌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美育实践基地(供图:任啸天)
这次实践活动,晋文化探寻实践队了解了漆器历史和发展脉络,收获了不一样的感悟。“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国家之根本,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遗产继往开来,走出国门,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
(撰稿、核稿:医学院 陈祥子、魏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