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媛媛,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2022级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为第一单位、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医学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8.9)发表题为《Macrophage-targeting Antisenescence nanomedicine enables in-Situ NO induction for Gaseous and antioxidative atherosclerosis intervention》的论文。安徽理工大学奉贤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导师杨少玲教授为通讯作者。

动脉粥样硬化是外周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涉及血脂异常、炎症、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机制。文章中开发了一种骨桥蛋白(OPN)修饰的纳米脂质体(CZALO),该脂质体封装L-精氨酸(L-Arg)和铈锆酸纳米颗粒(CZ NPs),并展现出靶向动脉粥样硬化的酶样活性。CZALO纳米脂质体在巨噬细胞的炎症趋化和OPN介导的内化作用下,能够清除活性氧(ROS)、抑制胆固醇摄取、促进巨噬细胞表型转化,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本研究提出的纳米疗法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杨少玲教授为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导师,主持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徐汇区重点医学学科项目1项。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1.基于纳米材料的治疗,通过提高药物递送效率和靶向性。2.基于纳米超声造影剂的治疗,改善超声成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控。课题组成员在国内和国际期刊发表过多篇重要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3YFC2306500),上海曙光计划(21SG39),上海自然科学基金(23ZR1447800),徐汇区重点医学学科(SHXHZDXK202319)的资助。
撰稿:医学院 付计峰
核稿:葛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