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主任、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王建华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讲座现场(摄影:陆军)
王教授在明理101做了题为“肿瘤微环境中标志物检测及意义”的学术报告。王教授分别阐述了我国城市和农村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构成、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并结合自己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重点强调CXCL12/CXCR4/CXCR7趋化因子轴可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HIC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与骨转移关联、成纤维细胞活化新机制及功能。最后,王教授还和医学院老师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讲座由医学院副院长张超主持。报告会场内气氛活跃,医学院院长张荣波、部分教师和学生2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
王建华,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上海市卫生局优秀学科带头人。1994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1997年和2002年分别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专业硕士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在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USA)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月回国,任实验室主任,现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PI。主要研究方向(1)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2)表观遗传修饰高甲基化癌基因 1(HIC1)调控肿瘤发生、发展、(3)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首次发现“特异性地阻断 CXCL12/CXCR4/CXCR7趋化因子轴可显著地抑制前列腺癌发展、转移”,此研究成果发表在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2008,283:4283-94)(引用次数 440)和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Research杂志(2005,20:318-29)(引用次数130),NatureCommunications (2013,4:1795);并受邀在 Cancer and Metastasis Reviews (2013, 32:303-15;2010,29:709-22, faculty 1000 highlight)杂志发表专题综述和 Trends inMolecular Medicine(Cell Press)Molecular Medicine(Cell Press)杂志评阅人。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56篇,其中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20多篇,文章被引用(至2016年11月)超过2700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440次(JBC, 2008)。自 2002起,参加了多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多次做了口头报告。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Cell Cycle, Expert Opinion On Therapeutic Targets,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Molecular Cancer等杂志审稿人及癌症(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杂志的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青年委员。
(撰稿、核稿:医学院 陆军、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