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硕果累累的五年,也是医学院务实创新、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医学院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强院为抓手,统筹规划,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教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反“四风”。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顺利完成学院党委及所属党支部达标任务,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着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选树先进典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教职工,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党的主张有机融入到各类主题党团日、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中,引导全院师生坚定理想信念。
附院建设取得突破
在学校的强力持续推动下,经多方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淮南市第一人民作为我校直属性质附属医院的市校共建方案,已经淮南市相关会议讨论通过,这一关键程序的结束表明我校直属附院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此举已昭示我校医学教育无直属附属医院的局面结束。
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学生培养相关制度,科学规范地制定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严格培养过程管理,加大制度执行力与监控力。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2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4项,省级146项;在中国大学生医药数学建模竞赛中累计获奖22项;连年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中获三等奖;本科、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累计79篇,获发明专利1项;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此外,在各类大学生文体活动比赛中,我院学生均有突出表现,彰显了学生素质教育成果。
师资力量不断加强
组织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举办学术报告、名人讲座,以高水平医学研究成果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建华教授、中国药科大学丁选胜教授受聘担任我院特聘教授;完成细胞与分子医学韩家淮院士科研工作团队申报。近5年培养省级学科专业拔尖人才2人、省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级优秀青年人才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4人、校级拔尖人才2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人;6人晋升教授,2人晋升副教授。
科研工作取得实效
突出科研工作重要地位,引导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批省教育厅自然、人文项目12项,省质量工程项目19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明专利授权1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发表学术论文115篇,出版教材、著作27部。科研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完成医学前沿实验中心初步建设并投入运行,获批工业粉尘深度净化与职业健康安全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学科建设获得新突破
加强医工等学科交叉融合,新增职业健康安全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完成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动态调整并开始招生;司法鉴定中心资质获批并开展工作。
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获批安徽理工大学工业粉尘深度净化与职业健康安全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临床护理技能省级实训中心正在建设中,建成医学学科前沿实验中心、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医学检验技术中心、药学实验室、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建成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新增附属医院2所、临床学院2所、学生实习基地4个。加强校外实习管理,出台研究生赴校外其他单位开展研究管理规定。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医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校第七次党代会为契机,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上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积极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展现新作为、形成新气象、再上新台阶。
(撰稿、核稿:医学院 訾媛媛、李颖)